由一条专用的行驶轨道和一条专用的停车轨道组合而成,行驶轨供车厢自动定速行驶,停车轨供车厢能随时随地停车。两条轨道之间,密集设置有变轨的减速刹车轨,和启动加速轨,使两条轨道之间互不影响,全线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随时随地自由上下。
(轨道结构示意图)
下车时,车厢自带的升降系统下降到地面,乘客下车以后,车厢自动上升到停车轨等待,而不占用地面资源。如有车厢故障,拥有双轨不对整个线路造成影响,乘客也可以就地下降,无需等待救援。
(原始车厢升降示意图,非实际)
参考地铁线路形式布局,以虚似列车模式,组队联动运行,每组车队车厢与车厢之间实现零间距,使之轨道利用最大化,其运量每小时能达到数万人,比肩地铁大运量。
(虚拟列车模式示意图)
因为PRT是独体车厢只能单独上下车的特征,而使以往PRT受限于运量而无法推广。唯有打破陈旧观念、颠覆传统模式,直接取消全部站台,采用双轨结构实现全线都是站点,才能彻底满足大运量,使之能商业化。并革命性的可以随时随地上下车,分散了人流不再站台排队拥挤,告别了步行去站点的历史,不再站点距离远,不再产生“最后一公里”,实现了点对点直达。并且省去了另外建设站台,省去了另外建设车厢停放车库,直接解决了夜间大量空闲车厢的存放。也解决了如有车厢突发故障,牵一发而动全身事件等重大问题。
特征总结:
1、随时随地有车乘,时时处处可下车,不再站点距离远,不再站台排队拥挤,不再产生“最后一公里”;
2、全天24小时运营,轨道梁及各驱动部件设计时速120km/h,城区中的”高铁“速度,远距离瞬间即达;
3、一车两座,独享车厢,人工智能,自动高速行驶,一路畅通,永不塞车,一站式点对点直达;
4、可采用虚似列车模式,组队联动运行,运量大,每小时运载量可达2-3万人次,比肩地铁大运量;
5、不占用道路资源,不影响现有交通,不需要燃油,不使用电瓶,直接接触电驱动,绿色环保,运行成本低廉;
6、各车厢之间互不影响,如有车厢故障,不对线路造成影响,乘客也可以就地下降,无需等待救援;
7、不受季节与天气影响制约,无论春夏秋冬,阴晴雨雪雾都能正常运行;
8、解决了大部人的快捷出行需求,比其它出行方式速度要快3-5倍,能替代线路范围内大部分私家车的出行,减小路面行驶的车辆,有效缓减了交通拥堵;
9、施工周期短,建设成本低,规模化量产建设成本每公里约2到3千万元,仅为地铁每公里7到10亿元的几十分之一,而运量相当。前期建设参考地铁线路形式布局。
交流讨论:邮箱:lxc889@163.com 微信:268098898
快去发表第一条评论吧~